寶寶莫名的哭鬧,很難安撫,常常持續一個小時甚至更久;吃奶的時候很煩躁,一邊吃奶一邊哭鬧;總是頻繁的吃奶,但吃完奶仍然哭鬧;拉扯奶頭,感覺吃奶沒有耐心、很痛苦;經常臉憋的通紅,蹬腿,扭動。
這些場景你是否遇到過?你是否因此懷疑過是自己奶水不足或是寶寶生病了?也許你忽略了一種可能——腸絞痛。
嬰兒哭鬧的專欄中我們講過很多引起嬰兒哭鬧的原因,遇到無緣無故、聲嘶力竭的哭鬧時,父母該如何做呢?建議父母記錄哭鬧發生時間、持續時間、哭鬧強度、表現型態、其他癥狀等,當你無法判斷寶寶是不舒服還是生病時,請及時帶寶寶就醫,向醫生詳細描述情況,病理性的哭鬧通常伴有其他癥狀,排除疾病原因。
☆腸絞痛不是一種診斷
如果寶寶生長發育情況良好,但依然大聲哭鬧、蹬腿、扭動、腹脹、聽到腸道快速蠕動的聲音,常發生于傍晚或夜間,那可以考慮腸絞痛的可能。腸絞痛通常始于出生后3周,一天哭鬧3小時以上,這種哭鬧每周至少出現3天,在數周之內持續反復發生,通常3個月以后癥狀慢慢消失,很少持續到4-6個月以后。腹絞痛通常并非是由于疾病造成,長大后癥狀即消失,不會留下后遺癥。
☆腸絞痛的原因
腸絞痛常常被稱為“寶寶在痛”,它并不一定是和腸胃有關,也有可能和嬰兒的神經發育成熟度有關。常見的生理上的原因可能有:
1、攝入的前奶過多:前奶中乳糖含量較高,腸道無法消化過量的乳糖,導致脹氣;
2、吸入過多空氣:有的媽媽噴乳反射比較強烈,或有的寶寶吃奶很急,或含乳姿勢不正確,或哭哭鬧鬧,這些狀態下吃奶都有可能導致吸入過多的空氣;
3、食物過敏:有時媽媽攝入了某種食物,哺乳后寶寶會表現出煩躁的情緒;
4、配方奶粉過敏:配方奶粉中的牛奶蛋白和乳糖會導致寶寶腸道敏感;
5、胃食管反流:哺乳時或哺乳后寶寶頻繁的吐奶,胃酸灼傷食道;
6、過度喂養:寶寶的胃容量有限,過度的喂養會引起不適。
☆安撫的技巧
無法讓寶寶安靜下來,聲嘶力竭的哭聲,通常會讓家人覺得或是沮喪,或是惱火,但當你了解腸絞痛后,你會知道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,通常只需觀察和照護,因此放松心情,只有你平靜下來,才能好好的安撫寶寶。
將寶寶包裹起來,輕輕的搖晃,放個音樂,洗個溫水澡,做個按摩,換個環境,換個抱姿,試試這些小方法。家人一起加入進來吧,你們家的寶寶需要更多的安撫和照護,不要讓媽媽一人承擔,讓她也好好的睡一覺。寶寶就這樣在哭哭鬧鬧中長大,這一段辛苦的旅程終將過去。